•   亲爱的股友,愿你的股票市场之路如同长虹般绚烂,一路飙升,财源滚滚。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冷静和理性,把握机遇,实现财富增长的梦想。
  •   亲爱的股票朋友,愿你在新的一年里,股票如潮水般上涨,收益如春笋般茂盛。在市场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祝你投资顺利,财源滚滚!

炒股配资平台:配资操盘股票-10万美元签证费击碎“美国梦” 硅谷恐失去下一代“马斯克” 美企加速外包 加拿大趁机“抢人”

摘要:   一纸天价行政令,彻底改写了“美国梦”的入场规则。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签署的H-1B签证新规,史无前例地将申请费提高至10万美元。  新规发布后...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一纸天价行政令,彻底改写了“美国梦”的入场规则。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签署的H-1B签证新规 ,史无前例地将申请费提高至10万美元 。

  新规发布后,因对政策解读存疑,科技界立即陷入恐慌。一名特斯拉员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透露 ,公司要求身处美国境外的员工立即返回;美国三星也连续发出多封通知邮件,并组织了专门的政策解读会,足见企业内部的震动与焦虑。

  白宫公告显示 ,这10万美元的巨额费用是一次性收费 ,适用于9月21日之后提交的新H-1B签证申请,相较此前通常的2000美元至5000美元,涨幅近50倍 。

  与此同时 ,美国国土安全部(DHS)还公布了拟议规则,H-1B签证将引入“加权抽签 ”制度:工资越高,中签概率越大。DHS将在收集意见并修订后 ,将其确立为正式规则。

  这意味着,H-1B签证新规在抬高金钱门槛的同时,也将改变美国对海外人才的筛选逻辑 。

  10万美元“门票”劝退下一代“马斯克”

  H-1B签证自1990年《移民法》创设以来 ,长期被称为“通往美国职场的黄金门票 ” 。按照现行制度,每个财政年度的名额被限制在65000个,另有20000个专供在美国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申请人。

  许多成功的美国科技企业高管和创始人 ,当初正是通过H-1B签证进入美国。例如,来自印度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和微软的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凭借H-1B在美国科技公司合法工作并最终成为行业高管 。1995年 ,马斯克以交流访问学者的身份进入美国 ,后转为H-1B工作签证,在硅谷打下基础。

  批评者担心,美国或许正在关闭下一代“皮查伊”“纳德拉”和“马斯克 ”的大门。一位移民律师说:“如果没有H-1B ,美国梦就只会停留在神话里 。 ”

  这种担忧已经成为现实。一位18岁的印度学生帕里迪·乌帕德亚亚(Paridhi Upadhaya),在获得美国计算机科学奖学金后,其赴美计划因新规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高昂成本而不得不被家人紧急取消。她的父亲感叹:“我们无法承担这样的不确定性 ,美国梦变得遥不可及 。”

  谁将为“天价”签证费买单?

  H-1B签证新规将冲击美国经济和科研领域的多个关键群体。从硅谷的小型初创企业到科技巨头,从印度IT服务公司到美国高校及科研机构,都将面临巨大的运营和财务挑战。

  ●初创企业:创新火苗被“天价 ”扼杀

  对员工人数少、现金流紧张的初创企业而言 ,新规带来的冲击尤为致命 。美国国家政策基金会2022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超过一半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初创企业,至少有一位移民创始人。

  风险投资公司Menlo Ventures合伙人迪迪·达斯(Deedy Das)警告 ,“对于员工人数少于25人的小型企业来说,10万美元的签证费成本太高了。”AI初创公司Iterat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布莱恩·萨蒂亚纳坦(Brian Sathianathan)则指出,如此高昂的签证费使其海外招聘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 ,这无异于扼杀了他们依赖少数精英工程师的创新模式 。

  ●印度IT服务巨头:核心利润遭削减

  印度IT服务公司是H-1B签证的主要使用者 。数据显示 ,2024年,美国H-1B签证获批数量前十的公司中,有三家印度IT服务公司 ,分别是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ata) 、印孚瑟斯(Infosys)、威普罗(Wipro)。分析师估算,对于这三家印度IT巨头而言,这项签证费用可能导致其核心运营利润被削减7%~15% ,迫使其改变长期以来的商业模式。

  ●硅谷科技巨头:人才梯队出现断层

  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硅谷科技巨头一直依赖H-1B签证来雇用软件开发工程师等外国员工 。

  商业交易平台DesignRush数据显示,在每年新发放的8.5万份H-1B签证中,约有5.5万份与计算机相关。此前 ,招聘这些员工的签证成本在2亿至4亿美元之间,但根据新的收费标准,科技行业每年招聘H-1B技术员工的成本将达到55亿美元 ,这可能迫使科技公司将招聘重点从新兴人才转向“立即产生效益”的资深人才,进而导致硅谷的人才梯队出现断层,长期创新能力受损。

  ●美国高校及科研机构:人才培养受威胁

  新规也给美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带来沉重压力 。据报道 ,从常春藤盟校到州立大学以及数十所医学院 ,每年都要申请数千份H-1B签证来招聘科研人员和教职员工。每人增加10万美元的签证预算开支将迅速蚕食科研经费,可能迫使高校减少外籍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招聘数量,直接影响实验室项目人员配置和科研实力。外媒指出 ,此次签证大改或将加重高校系统的财政负担 。长此以往,美国高校的国际人才培养和科研实力都将受到威胁。

  “我们担心未来留美工作会变得更难。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一名博士生向每经记者直言 。他表示,为应对学生们的疑虑 ,学校已邀请律师为国际学生举办讲座进行答疑。“不排除学校已向持有H1B签证的教职员工单独发送邮件,但博士生暂未收到这类通知。”

  他还了解到,目前已有不少美国高校通过邮件提醒教职员工 ,尽量避免非必要的国际旅行,以应对潜在的政策调整 。

  连锁反应:美企加速外包,加拿大积极“抢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特朗普政府推行签证新规的核心逻辑之一,是回应美国传统主体群体对“身份流失 ”的焦虑,试图以政策力量重塑“美国属性” 。此外 ,签证新规还暗藏着直接的经济利益考量 ,以“高额签证费”缓解美国日益严峻的财政压力。

  王义桅进一步解释道,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收益未达预期,财政窟窿持续扩大 ,债务可持续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美国政府而言,这既是对“外籍人才占用美国资源 ”的“变相征税”,也是填补财政缺口的便捷途径 。

  不过 ,王义桅指出,特朗普政府在“身份认同”与“财政收益 ”上的执念,注定要以牺牲美国的全球竞争力为代价。

  事实上 ,签证新规正在抑制创新并导致高技能工作岗位加速流向海外。

  “我们可能不得不减少H-1B签证员工数量, ”AI会议智能体初创公司Otter.ai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m Liang表示,“公司可能不得不将部分员工外包——比如在印度或其他国家招聘 。”

  薪资公司Native Teams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杰克·索罗古德(Jack Thorogood)表示 ,在H-1B签证新规发布后,寻求免签证全球招聘选择(如国际远程工作)的美国公司数量增加了50%。他认为,美国初创企业会开始外包人才 ,或者将员工留在海外。

  Native Teams与85个国家或地区的3000多家公司合作 。该公司表示 ,现在雇用一名H-1B员工相当于在许多其他国家远程雇用20名员工。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在抓住机会和美国“抢人”。加拿大皇家银行首席执行官戴夫·麦凯直言,H-1B签证新规是加拿大吸引更多科技人才的“重大机遇 ” 。他表示 ,加拿大应该利用这一机会来加速其创新领域的增长。

  “所以来自印度 、南亚或欧洲的人会说,‘好吧,我不能去美国 ,但我想搬到北美——我会来加拿大,’”麦凯说。

  据媒体报道,埃森哲已计划在印度南部的安得拉邦设立新园区 ,并最终在该国新增约1.2万个就业岗位 。

  对于H-1B签证新规,美国国内质疑声不断 。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证实 ,加州正考虑对H-1B签证新规提起诉讼,理由是联邦移民法仅允许收取与行政成本相符的费用,而10万美元显然缺乏法律依据 ,属“任意且过高”的新收费。

  与此同时 ,美国医学界也纷纷公开反对。美国医学会(AMA)警告称,10万美元费用将“扼杀 ”国际医师流入通道,因为约五分之一的美国初级保健医生来自境外培训 ,禁止他们进入将加剧国内医疗资源紧缺 。美国医院协会也指出,H-1B签证对于美国医院招募高技能医生至关重要,已呼吁政府为医疗工作者豁免这一费用上涨。

  10万美元的签证费让“美国梦”的门槛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昂 ,它试图以经济杠杆来筛选人才,却可能将下一代的“皮查伊”和“纳德拉 ”推向海外。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